详细内容

12.13 国家公祭日|祭奠同胞 吾辈当自强

不能忘却的纪念,祭奠30多万遇难同胞
国家公祭日来源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国家主席习近平
国家公祭日,唤醒的不仅是记忆,也是良知!
79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此后6周,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死于日军屠刀。这是血与泪的记忆,更是民族心灵深处难以消弭的伤疤。
去年的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南京大屠杀史实终于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
今天,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无论你在哪里,在做什么,请为30多万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默哀!让这段沉痛的历史在全人类的记忆中扎根,以记忆唤醒良知,用记忆捍卫和平。国家公祭日的纪念,不仅是死难者的亲人对他们的思念,更是我们全民族对那段血雨的历史的不敢忘怀,对战争的无言痛斥,对和平的追求。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需要有这份历史担当,学会铭记,在记忆中将沉痛的历史化为守护和平的力量。

今日,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死难同胞
今天,我们以和平的展望,追忆血泪往昔

记住历史,但不要记住仇恨
可以原谅,但绝不可以遗忘

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

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做史鉴

“逝者如斯夫,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79年了。79年后的今日,对于长期处于安乐乡的一些人来讲,这一切已恍若隔世,切肤之痛似乎慢慢退去;79年后的今日,有些事物有些人悄无声息地概念化、抽象化。只是,团团想,每次回首这段血泪史,每个中国人的心脏总会有不可避免地抽痛。逝去的是血脉相连的同胞,牵动的是从古到今不曾断过的中华儿女情。一段忘不了也不能忘的历史。2016年的南京大屠杀公祭日,请让暴虐消逝在风中,让和平的向往展翅高空。一同为逝者默哀,一齐为祖国富强拼搏。做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在党的领导下,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太阳照常升起,街道熙熙攘攘。
早点铺的阿姨掀起了一笼包子,热气宣泄而出;
幼儿园的小朋友欢快的跳着晨操,爷爷奶奶隔着墙门向里张望;
行色匆匆的行人终于等来了公交车,你推我搡的开始了一天的奔波。
这如往常一样是个平常的早晨。
我们各自旋转,擦肩而过。
10点01分,当警报拉响上空,当机动车停驶鸣笛,当所有行人停下脚步。
这一刻,全国人民都为了1937年12月13日那天受难的30多万南京同胞们默哀。
这是一座城的受难日,也是一个国家的受难日!
纪念,是为了那永不能忘却的历史;
公祭,是为了那永不能抹平的伤痛!
30多万,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面孔。
如果他们还活着
他们也许已两鬓霜白
他们也许在送孙儿上学
他们也许在摇椅上晒太阳
他们也许享受着天伦之乐
......
但在日军惨无人道的杀戮中,
在手无寸铁的哀号中,
这一切的美好都被撕碎。
79年,我们从不曾忘记,也不敢忘记。
记住,是为了珍惜现在!
记住,是为了不让历史重演!

12月13日,10点01分
当警报划破城市上空的那一刻,
请停下你的脚步,
为受难的同胞们默哀一分钟,
这个民族,不是在延续仇恨,
而是为和平呐喊着,守护着。

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流泪,
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